雖然離新春佳節還有一個半月時間,但很多急著想返鄉的保姆已經早早準備起來。記者12日從本市部分大型知名家政公司了解到,元旦后將逐步顯現“保姆荒”,預計近六成保姆將在春節期間休假,其中過半保姆休假時間超過1個月。
據悉,引發“保姆荒”的原因由10年前返鄉拜年變成如今的休閑度假。
10年前外來保姆多起來了
張曼麗1997年就來滬打工。那年,張曼麗在寶山的一家私營五金廠工作,由于效益不佳,2000年之后,她當年干活的廠子處于半開半停狀態。2003年正月十五剛過,她從老家回到上海。在南京東路河南中路路口,老鄉告訴她,自己在一雇主家做住家保姆,月薪800元,還管吃關住。
那個時候800元月薪還管吃管住,對于一位農民來說已經是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和收入了。于是,在老鄉的介紹下,張曼麗也入行當了保姆。如今,說起十多年的保姆經歷,張曼麗如數家珍。她指著擺在接待室的椅子回憶,開始時來等候做保姆的一半以上是40多歲的上海人,要么是下崗的,要么是從農場、插隊落戶回滬的。
“大概在2006年前后,來家政公司等著做保姆的外來人員多了起來。”同樣在滬當保姆有12年歷史的安徽老鄉柳春梅說,2007年春節前夕,公司不斷打電話,要她盡量別回家過年,“而且一天之中有三四位雇主與我見面,要我幫襯他們,我想‘保姆荒’應該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。”
現在回家過年輕松多了
時間跨越十年之后,而今的柳春梅不但在上海人家中做保姆,而且同時在兩戶外國人家庭中做鐘點工。對于柳春梅而言,同樣春節返鄉,卻有著不一樣的返鄉目的。柳春梅說,剛開始幾年,她們和幾位老鄉是匆匆忙忙急著回家過年,一周或兩周內必須返回雇主家,“除非有特殊情況,很少有商量余地。”
如今的情況已經變了,包括張曼麗、柳春梅在內的保姆節前兩周返鄉,正月十五之后回滬已經習以為常。過去回家主要是拜年,因為要急著趕回雇主家,很多保姆從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初七來回趕場子。
今非昔比,現在回家過年輕松多了。柳春梅舉例道,去年春節,她除了拜訪爸媽、外婆、奶奶等直系長輩外,沒有刻意去串門,大多以出門逛街、休閑、購物等為主。
在滬過年讓孩子長見識
很多人以為,“保姆荒”肯定是因為外來保姆返鄉過年引發的,如果是這樣以為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據某大型家政公司介紹,“保姆荒”開始之初,公司的工作人員的確不知所措,匆忙應對。當時為了讓人員即時補充到保姆行列中,公司采用了人盯人的辦法,即留下保姆手機和保姆老家電話,包括保姆丈夫的電話,以便必要時,可以通過電話催促保姆隨時返滬,盡快上崗。據介紹,當時只要有信息反饋,說保姆回來了,他們就會大大松口氣,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。如今,很多保姆春節期間就在上海,但千呼萬喚不上崗。
記者找到4位有著10年以上工齡的老保姆,其中有2位就是去年春節留滬人員。詢問她們去年春節不回老家過年,不在雇主家干活,留在滬上干點啥?兩位不約而同回答,帶著小孩、丈夫在滬過年游玩。比起在老家過年需要照料老人、趕場子,在上海過年更熱鬧、方式更新穎、消費更時尚。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在大上海多長見識,過個快樂輕松年。
“自聘”是一種自救辦法
“保姆荒”荒的是保姆,急的是雇主。而最急的雇主要數家中有老人需要24小時照料的家庭。
在某大型家政公司,家住中山公園的谷先生急著找春節保姆,工作人員很明確地告訴他,已經無法再找到他所需要的住家保姆,除非他愿意出300元/天的高價。谷先生左思右想,最后還是離開了。記者上前詢問緣由,原來他家有一位需要24小時照顧的癱瘓老人,因為一直照顧的住家保姆要返鄉過年,他想找個春節臨時保姆。
如果是300元一天,等于一個月要花費近萬元,這種支出谷先生消受不起。谷先生說,他們兄弟三人加上伴侶共六口人,一人照料一天基本上等于一人一周一次,采用這種辦法純屬權宜之計。谷先生說,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,這種辦法是不能采用的。
不少家政公司表示,“自聘”是一種自救辦法,也是很多家庭遇到“保姆荒”采用的最多、最常見辦法。生活改善,收入提高,家庭人員減少,以及保姆從原先的本地人、江浙人,至現在的甘肅等中原地區、西部地區人,都是造成“保姆荒”人數增加、時間拉長等的重要原因。